top of page
3d-render-retro-styled-ocean-landscape.jpg

外骨骼技術助行山者一「腿」之力

  • 作家相片: Mabel Au-Yeung
    Mabel Au-Yeung
  • 6月11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已更新:6月11日

中國山東省的泰山從來對登山者都是一個挑戰,巍峨聳立1,545米高,需要走過7,200級台階才可登頂。但現在,人工智能外骨骼正讓這場挑戰不再艱鉅。


中國山東省泰山 Photo credit: Han Rubo
中國山東省泰山 Photo credit: Han Rubo

AI讓我們在泰山更上一層樓

泰山不僅是一座大山,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認證的世界遺產,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艱難的登山路線見稱。對年長或初級登山者而言,登頂是一項巨大挑戰。但現在,墾慶科技(Kenqing Technology)攜手泰山文化旅遊集團打造了π外骨骼助行機器人 — 這款輕量級AI驅動裝置僅重1.8公斤,自上市以來迅速成為媒體焦點。


今年春節期間,這外骨骼在泰山首次亮相,令登山變成一個全新體驗。用家們形容就像有人在「拉著自己上山」,甚至將其比喻為穿上「科幻電影中的機械裝甲」。人工智能驅動的π外骨骼能同步提供輔助力量,減輕腿部壓力,並可持續運行五小時。儘管部分用家反映設備功率略顯不足,或在如廁時稍感不便,但對於老年人和行動不便人士而言,這款產品的價值不言而喻。在60至80元人民幣(約8至11美元)的租賃費用下,超過200名登山者參與了首週的試用,開啟了外骨骼輔助登山的新時代。


不久之後,深圳野生動物園、湖北恩施大峽谷景區、江西武功山等中國各大景區也開始採用該技術,提升遊客的登山或步行體驗。


T外骨骼技術革新運動輔助

  • 肯䋯科技 Sports Assist Robot π(中國深圳)


來自深圳的π外骨骼助行機器人是一款輕量級外骨骼設備,僅重1.8kg,融合人體工學、動力系統、電子技術與AI運算,提升人體步行能力。它能感知下肢運動趨勢,減輕腿部負擔並改善心血管平衡。配備碳纖維腿桿、靈活腰部設計、快速穿戴系統,確保舒適性和便捷性。π外骨骼預計售價不超過10,000元人民幣(約1,380美元)。

Hypershell X系列外骨骼 Photo Credit: Exo X Shop
Hypershell X系列外骨骼 Photo Credit: Exo X Shop
  • Hypershell X系列外骨骼(中國上海) 


上海Hypershell研發的X系列外骨骼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 2025榮獲最佳創新獎(Best of Innovation Award),吸引全球目光。其專為戶外探險者設計,擁有超快反應時間與最長17.5公里續航。輕量折疊設計使其成為徒步、跑步和探險活動的理想選擇。該系列共有三款型號,售價介於799至1,499美元,並已於2025年1月開始全球交付。

 Skip MO/GO™智能動能褲 Photo credit: Amer Sports
Skip MO/GO™智能動能褲 Photo credit: Amer Sports
  • Skip MO/GO™智能動能褲(美國三藩市)


美國初創企業Skip聯手Arc'teryx推出MO/GO™智能動能褲,並獲Fast Company評為2025年最具創新設計公司之一。靈感來自山羊敏捷的步態,這款「登山界的電動自行車」可提升股四頭肌與腿筋肌群40%動力,減輕膝關節壓力。其內建電池能夠提供超過三小時持續爬坡輔助,並在下坡行走時自動充電。僅需三個簡單按鍵——開關、增強輔助、減少輔助,極簡設計適合登山者、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。MO/GO™售價5,000美元,且已售罄至2026年夏季。

  • RoboCT EasyGo 機械外骨骼(中國杭州) 


杭州RoboCT科技研發的EasyGo外骨骼為2.5公斤的免電池機械裝置,純機械輔助驅動,可減少10%步行負擔,適用於爬樓梯或長距離步行。EasyGo售價2,500元人民幣(約344美元),於2025年4月中國市場一經推出,15秒內即售罄,目前5月批次預訂已排滿。RoboCT預計於6月推出動力版外骨骼,擴展其產品線。


行動科技,重塑銀青生活

這些外骨骼不僅能幫助登山者,更全面革新人類的移動力,讓全球數百萬人受益。隨著全球人口加速高齡化,移動輔助技術的重要性日漸增加。預計於2050年,60歲及以上人口將翻倍達21億。諸如骨關節炎、中風和肌肉退化等高齡化問題愈發普遍,而比如外骨骼等穿戴式機器人,將成為助高齡人士獨立生活的先驅科技。


此外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於2025年4月發佈全球經濟展望指出:「70歲已成為新的50歲」。過去20年間,全球平均壽命增加4.5歲,而保持健康的年歲亦同步升高。數據顯示,2022年的70歲老人擁有與2000年時53歲群組相近的認知能力—高齡化健康獲得了長足的進步。


隨著外骨骼科技提升支撐力、耐力與靈活性,它或許能成為銀青保持活力的關鍵,減少對膝關節置換等入侵性治療的依賴。行動力科技的未來不僅是創新,更是變革。


相關文章:

從科幻走向現實

自從因膝傷不得不放棄跑步後,我一直幻想穿上外骨骼—一款能讓我重回跑道,無痛下山的裝置。誰不想像鋼鐵俠那樣穿上機甲,逆轉時間而無需動手術?隨著人工智能驅動的外骨骼技術飛速發展,這個願望或許不再遙不可及。


是時候穿戴戰甲,重返山徑!

留言


Colorful Bubbles

加入銀青一族,緊貼最新資訊

感謝您!歡迎來送到銀青世界!

bottom of page